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为贯彻落实教育部2022年颁布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大思政课”通过挖掘整合和有效运用社会中一切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资源和力量,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各种社会力量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结合学生具体实际,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强化问题意识、突出价值导向,开门办课,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最终达到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作用。
第一,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保证。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两个大局”,深刻总结我党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经验、洞察世界发展大势提出来的,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复兴的大事。高校思政课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和政治观点,进而形成并践行合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道德规范。文化建设承载着价值观构建,自始至终贯穿着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宣传和认同教育,而思政课的功能能体现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有效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讲好思政课,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体现在思政课建设上,就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思政课的教师要履行好神圣职责和时代使命,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勇气,积极拓展“大思政课”新格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对文化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明确表达了党对思政课建设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同时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政治保证。
第二,坚定的文化自信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基础。大学生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骨干力量,他们是否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与文化安全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这就告诉思政课教师,要从文化自信角度寻找讲好思政课的实践基础和精神力量,鼓足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的底气。从实践层面来看,自信源自我们先祖历史上创造的辉煌文明,更是源自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伟大成就。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们党建立新中国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整个国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三个历史阶段的指导思想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符合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理论层面来看,自信源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和教育经验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进入改革开放,为了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科化的发展要求,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高校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并且设立了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同时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启动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工程。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让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方面的自信已经由对传统经验的自信转向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理论及制度的自信。
第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质就是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在最大程度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最大范围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其他课程一样,思政课的内容具有知识性,但是,思政课的主要任务不在于传授知识本身,而在于以知识为载体实现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涉及很多环节,具体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专家授课与劳模示范、课堂教学与基地研修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核心。
第四,结合“两个大局”时代背景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任何一个理论与学说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条件与时代背景,因此,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这项工作必须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来推进。现阶段,我国处于近代以来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整个世界却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互相激荡。我们既面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面对发展的重大风险期,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进入新时代,随着新兴国家的兴起,美国霸权的逐步衰落,但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整个世界出现了“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的局面。我们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中必须胸怀“两个大局”,统筹“两个大局”,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多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我们把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前后、新时代前后进行纵向对比,使大学生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他们这一代实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通过横向对比知道,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性大国,以我国取得伟大历史成就来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五,把“两个结合”贯通起来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法宝。纵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新中国的发展史,我们得出“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及改革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问题,同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成为我党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最大法宝。现阶段,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举措,“两个结合”也应该成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法宝。思政课教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和宣传者,更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坚守者。
总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为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擘画了“施工蓝图”,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传承思政课教学的优良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而奋斗。当然,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我们必须及时跟进,不断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
(执笔:刘权政,系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关于欧洲杯在线开户 丨联系欧洲杯在线开户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欧洲杯在线开户的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欧洲杯在线开户-欧洲杯足球官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