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又称为凌波仙子,它以其素淡的色彩、清雅的香气、高雅的气质征服了世人的心。如何把娇美的水仙与莽莽高原联系在一起呢?这就要谈到漳州,就要谈到漳州市的援藏干部了,是他们这些来自“水仙之都”的闽南汉子把水仙之情、水仙之爱洒遍了朗县的村村寨寨;是他们架起了一座从沿海之滨到万里高原的友谊之桥。
林芝地区“灯亮了、水净了、路宽了”,“电话通了,城市大了”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刚刚召开不久,来自全国各地的第三批援藏干部,就带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进入西藏。他们从第二批援藏干部手中接过对口帮扶的接力棒,续写新世纪援藏工作的新篇章。
福建省高度重视援藏工作,在第一批、第二批援藏期间,福建省先后为对口帮扶的西藏林芝地区选派了48名干部援藏,援建了229个项目,各方面投入资金约3.2亿元,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资金近2亿元。福建省把对口支援的林芝作为全省“第十个地区”来建设,从城市建设到牧区开发,从物质文明建设到精神文明建设,全方位推进援藏工作,使林芝地区朝着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要率先实现小康,各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的目标稳步迈进,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福建省直接援助的朗县、米林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消灭了贫困。用林芝人的话来说,是“灯亮了、水净了、路宽了”,“电话通了,城市大了”。
福建省漳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援藏工作,自1996年开始,漳州市先后派出了三批援藏干部,同时漳州市也成为派出援藏干部最多的地级市。在朗县崎岖的乡间小道上,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县城里,经常可以看到一部写有“漳州110”的警车在执行任务;每天晚上,伴随着优美的藏歌准时播出的朗县新闻的片头上,都会出现“漳州援藏”四个大字;一封封充满了藏族孩子真挚感情的信函,翻越千山万水飞向漳州的优秀团干部……这些是漳州市公安局、漳州市广电局、漳州市团委对口支援朗县公安设备、广电设备和“一帮一”救助困难学生的成果。
漳州援藏,让人感动的不仅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更是广大漳州人民的热情参与和无私奉献。2001年6月,当漳州市的一位离休老干部得知漳州市有援藏任务,急忙把自己省吃俭用的2000多元积蓄辗转送到援藏干部手中,他希望通过援藏干部转达自己对西藏的一片情意;2002年春,朗县遭遇了70年不遇的雪灾。漳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门发来了慰问电,还汇来了救灾专款。漳州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一笔笔专款像插了翅膀一样,很快飞过千山万水,翻越崇山峻岭来到朗县。南靖、漳浦、东山等地发来了一封封慰问电……
漳州人民的关爱如一团熊熊的火焰温暖了受灾中的朗县人民的心。
2001年,柳建聪、曾建新、陈银良、何德发4位同志从漳州市符合援藏条件的500多名干部中脱颖而出,挑起了漳州市第三批援藏工作的重任。2001年7月,他们排除一切困难,肩负着福建省委、省政府,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和对援藏工作的一腔热情踏上了西藏林芝地区朗县的土地。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们用一腔热血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援藏赞歌。
朗县顺利度过了雪灾,并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牧民们热泪盈眶地高呼:“共产党万岁!”
翻过一座又一座大山,转过一道又一道险弯,沿着奔腾的雅鲁藏布江行进,朗县隐隐在目。这个藏在深山里的县城,距林芝地区行署所在地八一镇有200多公里,路途艰险而崎岖。1995年以来,在福建省的大力援助下,在几批援藏干部的艰苦奋斗下,朗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全国县级援藏的一面旗帜。一座座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县城里街道有了、商店有了、集贸市场有了,电通了、电话通了、路通了……昔日“藏在深山人不知”的小县城,如今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小商贩。老百姓深知这一切的变化不是因为神的保佑,而是党的好政策和援藏省市、援藏干部无私奉献的结果。
漳州市的4位援藏干部在接过援藏接力棒后,二话没说就开始了他们不平凡的援藏岁月。尽管高原反应严重困扰着几位援藏干部,可刚进藏没两天的他们就坐不住了,便一头扎到广阔的农牧区去,冒着随时都会遇到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等危险,跋山涉水,在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和生产第一线了解情况,体察民情。高原反应严重时,他们就偷偷吞几片药,吸几口氧气。在进藏工作的一年时间里,他们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节假日,每天都在为朗县的发展殚精竭虑。超负荷的工作对于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无法承受,更何况他们来自几乎零海拔的沿海地区。
县委书记柳建聪从一踏上朗县的土地就没有休息过,他总是说:“三年时间太短暂了,我们得抓紧时间拼命干,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才对得起朗县的人民!” 一年来,柳书记不仅人变黑了,而且还瘦了几公斤。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调查研究,用在跑资金、跑项目上,很少有足够的时间休息调养,以致于到西藏后得的小感冒一直没有根治。实在挺不过去了,他就叫朗县人民医院的医生给他打点滴,然后继续工作。他在主持一次会议时,由于过度疲劳,差点昏厥,血压也急剧上升,医生劝他住院治疗,可他只休息了半天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当地干部看着他“拼命三郎”似的工作,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今年春节柳书记又放弃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留在了朗县与朗县的干部群众呆在一起。他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谁不想和家人共度?但我是援藏干部,又是朗县的县委书记,此时,这里的群众更需要我,他们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他们。”春节、藏历年期间,柳书记穿上当地干部为他量身定做的藏装和当地干部群众过了一个难忘的佳节。其他3位援藏干部——县委副书记曾建新,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陈银良,副县长何德发在柳建聪的带领下,同样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忘我的工作态度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们不顾条件艰苦和身体的不适,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把朗县的工作始终放在第一位,他们牢记进藏前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家坤给他们的“发扬成绩,奋力拼搏,不负众望,再立新功”的殷切嘱托。
2002年3月底至4月初,朗县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雪灾,全县6个乡镇告急。正在地区开会的柳建聪一接到消息,立刻驱车200多公里,历时6小时,连夜赶回朗县,立即组织抢险救灾工作。他和曾建新、陈银良分赴受灾乡镇,亲临现场帮助群众自救。正常条件下,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山区走村入户都是件不容易的事。可我们的援藏干部在大雪灾降临时却毫不畏惧,毅然走在了最前列。他们骑马,走路,带上干粮,风餐露宿,深入到受灾最重的牧区查看灾情,送去了党的温暖和关怀。
登木乡的洛龙村,由于地处深山,交通极为不便,许多村民连乡政府都没有去过。当柳书记骑马来到洛龙村时,全村的男女老幼像过节一样,把柳书记团团围住,争先恐后地和柳书记说话。当柳书记离开时,村民们自发从家里拿来了鸡蛋硬要塞给柳书记,那家家户户的鸡蛋足足塞满了几箩筐,那家家户户的哈达把柳书记淹没在一片白色的海洋中。曾副书记和陈副县长则在20多天的抢险救灾中,每天只睡2至3个小时,在第一线灾区组织群众自救。高原缺氧加之气候恶劣,他们每说一句话,每挪一步都要费很大力气。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援藏干部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朗县顺利度过了雪灾,并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牧民们满怀热泪地喊出:“共产党万岁!”
从老百姓捧着的青稞酒中、从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中、从一双双紧握的手中……能读出老百姓对援藏工作的无比感激之情
经过一个月马不停蹄的调研,4位援藏干部走访了全县6个乡镇。他们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和当地的干部群众打成了一片。白天走村入户,爬坡上坎,夜晚促膝长谈,共商发展大计。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节日假日,他们每天都在超负荷地工作着,乡镇电站、学校、部队、卫生院、果园场、寺庙、田间地头、老百姓家中,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和足迹。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对朗县的情况有了客观的认识,束缚朗县经济发展的因素相当多,由于受政教合一旧社会制度的影响,广大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宗教意识还很浓厚,朗县是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朗县土地贫瘠,经济基础脆弱,基础产业落后,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农业发展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还有能源紧缺,交通不便,现代工业处于空白等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朗县经济的发展。虽然前两批对口援藏的泉州市和莆田市分别投入了7500万元和近1亿多元资金来支援朗县建设,但由于朗县自身积累少,底子薄,发展中仍面临许多困难。
4位援藏干部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们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很快拿出了朗县援藏三年工作计划。他们认真贯彻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漳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坚持围绕“一加强,两促进”的工作中心,提出了第三批援助朗县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中注重体现原则性、客观性、连续性。原则性就是援藏工作要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符合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六次党代会的精神;客观性就是援藏规划要符合当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文化水平的需要,符合福建省漳州市对口支援单位的实际情况;连续性就是援助建设项目要与第一、第二批援藏工作连接好、配套好,杜绝重复建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不良影响,树立福建援藏干部的整体形象。在具体制定三年援藏工作项目上下工夫。在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同时,更加注意人才的培养,农牧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从文化、科技、管理、思维等各方面进行教育。他们制定了朗县三年奋斗目标:使朗县农牧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明显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发展明显进步,各项工作走在林芝地区甚至全区前列。到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增长17%以上的增长速度,力争达到526万元。在确保农牧民温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使群众有学可上,有病能医,有钱可花;实现乡乡通电话,75%的村通电话,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部分实现“普九”教育,使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达到100%;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达到“六个好”、“五个好”的党建目标,精神文明建设再上一个台阶;8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务公开,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反分裂斗争进一步深入,局势进一步稳定。
他们还制定了朗县3年援藏工作重点:3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100个,总投资1.2亿元,其中援藏项目43个,总投资2000万元。一是塑造一个高标准、现代化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重点建设朗县“广电、文化、科技、计生”综合大楼、环城漳州路、漳州新村宿舍楼、县城防洪堤及绿化、亮化、美化县城,使高标准、现代化、功能齐全的新县城能够推动全县工作全面进步。二是抓好秀沟铬铁矿、县林果场两个企业脱困,增强企业内部活力,增加财政收入。三是抓好沿江、沿林邛公路三个重点乡镇的小城镇建设,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化,协调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带动城乡经济发展。四是抓好四大农业示范区的综合开发和结构调整,提高全县“造血”功能,增加农牧民收入。五是抓好五大“民心”工程,建好11座桥,修好5条路,使全县村村通公路;加快农网建设,建好2个电站和光明工程,使全县通电率达到80%;建好2所希望小学、6个乡镇卫生院,改善医疗条件和教学水平,建成51处饮水工程,确保群众身体健康。六是抓6个乡镇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确保社会稳定。抓好党建工作,以点带面,促进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建设;做好人才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使全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朗县的三年规划和援藏工作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也得到福建省漳州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福建省漳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4位援藏干部的充分准备和辛勤工作下,2001年11月2日,总投资1532万元的32个项目在朗县正式破土动工。其中援藏项目就有22个,总投资1116万元,这是全国15个省(市)援助44个县里开工项目最多的县。接着在2002年6月又有十几个项目相继开工。据统计,目前朗县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达50个,总投资4850万元,其中援藏项目31个,总投资达1580万元。朗县的援藏工作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在一年多的援藏工作中,朗县第三批援藏干部建立了工作学习、财务管理、民情访谈等制度。在民情访谈中他们深入基层第一线,为农民办实事、解决燃眉之急。在拉多乡西昌巴村,援藏干部听到村干部反映村委会缺办公桌椅时,随即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1000元,支持村委会搞建设;在金东乡秀村调研时,他们了解到,由于秀村群众长期饮用已被污染的河水,使全村30岁以上的人基本都患有甲状腺肿大和其它疾病,于是他们立即决定从援藏资金里拿出10万元给秀村建自来水,经过短短一个月,秀村人就吃上了干净的水;洞嘎镇达木村虽家家户户都有手扶拖拉机,村里共有16台东风车,但只因为通往村里只有古老而破旧的达木吊桥这惟一通道,这些交通工具就只有停在村外,这给当地村民带来极大不便。援藏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从援藏资金中挤出了40万元用于修建“漳州达木桥”。2002年6月,此桥已建成投入使用。2002年3月,福建省又投资20万元在达木村开工修建了我区第一座村级公园——八闽公园,为加强达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条件……
福建省援藏工作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实惠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老百姓的歌声中、从他们捧着的青稞酒中、从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中、从一张张笑脸中、从一双双紧握的手中……能读出老百姓对援藏工作的无比感激之情。
“3年的援藏时间太短了,我们还有太多的事要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赞誉时,漳州市的几位援藏干部并未因此而停止了他们前进的步伐。他们说:“3年的援藏时间太短了,我们还有太多的事要做!”
通过近7年的援藏工作,朗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牧民看到了党中央的英明决策给西藏带来的新希望。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对口支援单位的无私援助使广大农牧民逐步从贫困中走出来,向着小康生活大步迈进。如今,朗县广大群众对援藏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切身的感受,他们对援藏工作的认识更清晰、要求更高、希望更大。对口支援的援藏干部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要求自己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不但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造血、民心、形象”三大工程的实施,更要注重进行文化、科技、先进管理经验、改革新观念的渗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逐步改变落后观念和落后面貌,才能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朗县县委书记柳建聪对3年援藏工作充满信心,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福建第一批援藏干部通过3年的努力,构筑了朗县县城的雏形,形成了以县城为主,辐射乡镇的经济中心,他们给今天朗县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第二批援藏干部通过抓朗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办公大楼,改善了办公条件,从而使朗县县城成为了朗县的政治中心,并注意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我们第三批援藏干部在注意援藏工作连续性的同时,重点抓‘造血、民心、形象’三大工程,建设县城文化、科技中心,使之发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功能,促进沿江3个乡镇的小城镇建设,带动其它边远、高寒乡镇经济的全面发展,使之真正成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化,联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同时我们将继续抓好农村工作、农业结构调整,农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造血’功能。从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入手,让物质型的援藏逐步向智力型的援藏转变,着力提升援藏工作水平。我们相信在自治区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福建省委、省政府,漳州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我们4位漳州援藏干部一定能一如既往地团结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工作,顺利完成三年援藏任务,让党和人民满意,让朗县的援藏工作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关于欧洲杯在线开户 丨联系欧洲杯在线开户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欧洲杯在线开户的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欧洲杯在线开户-欧洲杯足球官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